0512-69163907

UPCOMING EVENTS

活动公告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24/10/25 14:37
提到平江路,一定会想到“江南”这两个字。

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君到姑苏见,人家尽枕河。古宫闲地少,水港小桥多。一首《送人游吴》,不仅描绘了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江南文化缩影,更是道尽了平江生活的惬意与诗意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当你走在这条“粉墙黛瓦、傍河而走”的特色街景里,就会发现这里虽然略显素雅,却至今保存着宋代《平江图》“水陆并行、河街相邻”的双棋盘格局。并在江南温润的气质里,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这就是平江路,不仅藏着半部姑苏史,也承载着人们对江南所有的美好想象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十月的平江路,用馥郁的桂香开启了一年当中“最是橙黄橘绿”的烂漫季节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苏州人赏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,白居易在任刺史期间,将桂花从天竺寺引来,并写下《东城桂三首》,用一句“长忧落在樵人手,卖作苏州一束柴”,表明了自己是个十足的“桂痴”。宋代诗人范成大晚年“越城芳径手亲载,红浅黄深次第开”,也是为苏州再添一处赏桂胜地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游走在平江路赏桂,看点点嫩黄依偎在古街檐廊回转处,勾勒出一幅自带香氛的《姑苏繁华图》,处处充斥着无尽美好。恍惚间,你会发现从小到大背过的那些关于“江南”的古诗词,似乎都找到了凭据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平江路的“江南感”,在文人墨客的诗句里,同桂花香味一起具象化了。
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从鱼米之乡变成“文章锦绣地”,从始至终依靠的都是苏州独特的文脉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如果你有时间,可以在平江路“浪费”一整天,不妨以“都市漫游者”的身份,进入“江南”更深处,寻找更加鲜活的人文价值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这个秋天,随着一缕淡淡的桂花香,来到了平江路钮家巷的末端,这家已经125岁的文学山房旧书店。在这个游人如织的地方,却靠着安静又朴素的气质吸引了不少路过的游客驻足打卡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“读屏时代”,不少家喻户晓的品牌书店都败下阵来。98岁的江澄波老先生,做为文学山房的第三代,既不玩“跨界”,也不开“网店”,就这样用自己的信仰与情怀守护着这家从清朝开到现在的旧书店。同时,也为平江路留住一片静谧光阴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曾看过关于这位老先生的报导,采访中用一句很经典的话道出了开书店的意义:“书店好比咱们城市的眉毛,对于一个人而言,眉毛看似并不重要,但缺了它,五官再精彩看着也别扭。”这正是这段采访,让人不禁想起了诗人郑愁予的那句名诗:“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,黄昏里挂起一盏灯。”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这种坚毅的文人性格,伴随着桂花香,完美的契合了平江路的文艺气质。把世俗看淡,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守住,去建设内心世界的富足。

去往平江的秋探寻,内敛中的江南文脉

只要爱书的人在,文脉就不会断。这位为古籍“续命”的老先生,用自己的坚守,让文学山房变成了过路人再也忘不掉的地方。